誰是用電大戶?
台灣電力拉警報,誰是背後推手?
聰明用電,你也可以是節電高手!

 

風傳媒/製作
攝影:陳明仁
尋找用電大戶
天氣越來越熱,限電危機已取代颱風成為今夏最嚴重的威脅。根據台電分析,雖然工業用電總量大過民生用電,但每天下午最有可能發生限電危機的用電尖峰,其實有6成是因為一般民生用電造成的。

 

為了更細緻了解民眾用電行為,找出更多節能潛力,《風傳媒》和「DSP 智庫驅動(www.dsp.im)」合作,以台電資料為基準,整理出全台北市各里的平均用電資料,佐以各里性別比、所得、扶老比、教育程度分析,看看究竟哪些人、何種生活模式用電量最大,以及如何更有效改變大家的用電習慣?
攝影:陳明仁
用電搜查線
影響用電的因素原來這麼多!根據經濟部能源局、工研院綠能所的分析,住宅的用電量不只和家中的電器多寡有關,甚至和氣候、住宅類型、年所得、家庭人口數都有關係。

 

看看用電量和這些因素的關係:
攝影:陳明仁
用電大戶身家調查
同樣住在台北市,有人用起家電毫不手軟,也有人將用電量減到最低程度,你知道台北市民的用電特色嗎?《風傳媒》與DSP智庫驅動(www.dsp.im)根據台北市民的人口特徵(女男比、教育程度、扶老比、有偶比、所得)和用電行為,將全市456個里的270萬位市民分為8群,各群之間的生活風格差異,可能造成家庭用電量的不同。
攝影:陳明仁
你家是用電大戶嗎?
想知道你家所在地是不是屬於用電大戶族群嗎?只要選擇行政區和里名,就可以知道所屬的族群,了解族群樣貌及用電狀況。

 

台北市
中山區
下埤里
攝影:陳明仁
為什麼他們用那麼多電?
從資料中可看出,台北市有多個族群的用電量遠高於平均值,為什麼這些族群的用電量會這麼高?我們實際走訪高用電族群所在的里,請住戶和我們分享他們是如何用電的。

 

攝影:陳明仁
為什麼你總是不想省電?
開關一開就來電的生活模式,常讓人有電用不完的錯覺。事實上,由於尖峰用電量屢創新高,台灣的電力供應已經拉警報了。除了小文和王先生的例子,還有什麼原因讓你總是忘記省電?

 

攝影:陳明仁
捕捉家中的耗電怪獸
想節能但家中用電量卻down不下來?來盤點一下家中的電器吧,看看什麼才是讓用電量居高不下的元凶。

 

1度相當於消耗電功率1000W的電器使用1小時,在電器的標籤上可以查到功率數值,如果你不知道家中電器的功率,以下也提供幾個家中常見電器的一般功率。
攝影:陳明仁
常見電器功率表
  • 電暖氣
    600-1400W
  • 吹風機
    1200W
  • 冷氣機
    900W
  • 熱水瓶
    750W
  • 微波爐
    750W
  • 液晶電視
    170-250W
  • 桌上型電腦主機
    250W
  • 電冰箱
    130W
  • 14吋立扇
    75W
  • 
攝影:陳明仁
耗電計算機
請輸入家電的消耗電功率(1kW=1000W)及使用時間,就可以知道用電度數及電費。
家電功率:
W
使用時間:
小時
用電度數:
電  費:
(根據台電2015年家庭電費每度平均2.84元計算)
攝影:尹俞歡
風傳媒製作團隊
記者:尹俞歡
編輯:楊海蘭
攝影:陳明仁、方炳超、尹俞歡、鄭力瑋
設計:鄭力瑋、李承祐
資料分析: DSP 智庫驅動(www.dsp.im
攝影:鄭力瑋
氣候與用電
天氣越熱,用的電不一定越多!從資料可以看出,2013年北部氣候區住宅平均用電量一年為7485度,中部氣候區5811度,南部氣候區6981度,也就是說,平均氣溫最低的北部,用電量反而比中部和南部多。
住宅類型與用電
你家的房子是哪種類型呢?統計發現,獨棟、連棟式透天以及公寓大廈式住宅三者的年度平均耗電量都高於平均,其中公寓大廈的耗電量最高,而平房式住宅則是耗電量最低的。
年所得與用電
收入越高,是不是就更捨得用電呢?一般看來,家戶年所得越高,平均用電量也越高,但在所得超過200萬之後呈現反轉之勢。
家庭人口數與用電
家裡的人越多,用電就越多,這似乎是個簡單的數學題,但統計發現,家戶人數達到10人之後,平均用電量反而開始降低。
高齡族群
這群里的所得、教育程度、有偶比、女男比皆低於平均,只有扶老比較高,推測65歲以上人口佔多數。
屬於高齡族群的有北投區大屯里、士林區洲美里、大同區國順里、中正區忠勤里等33個里,從地圖上可看出這些里多分布在市區北邊。
推測主要用電特性:高齡族群的用電度數低於北市平均,可能是因為部分老年人口比較少使用高耗電的家電用品,或是因節省習慣而較少開冷氣。 
高所得族群
被分在這一區的里,教育程度、所得、有偶比都高於平均,可以說是台北市所得最高、已婚比例也最高的里。但扶老比則相對較低,推測多數家庭並未與家中長輩同住。
整個台北市屬於高所得族群的里有22個,主要分布在房價較高的內湖跟中正區。
推測主要用電特性:若依「所得高、用電也高」的邏輯來看,這些里的用電表現大致和所得成正比;但由於部分里內有大型商場、影城或公家機關等,用電量也可能因此被拉高。 
高學歷家庭族群
有別於高所得族群,高學歷家庭族群的扶老比較高、有偶比較低,但所得及平均教育程度仍大幅高於北市平均。
屬於此一族群的里有士林區翠山里、松山區精忠里、信義區新仁里與中正區南門里等62個里。而被喻為「天龍國」、房價最高的大安區就有超過一半的里屬於這一群,或許也可以看得出這些里的特色。
推測主要用電特性:高學歷家庭族群的平均用電度數稍高於全市平均,如果用扶老比來推測,這些里的居民多與長輩同住、導致每戶人口相對較多,且長輩在家時間較長,應是用電量較高的原因。
相對低收單身男性族群
這群里的女男比低、顯示男性比女性多。另外教育程度與所得低於平均,同時單身的比例較高。
屬於這一族群的里有萬華區錦德里、華中里,士林區社子里、葫蘆里,大同區老師里、蓬萊里等81個里,多分布在北市與其他縣市的交界處。
推測主要用電特性:整體看來相對低收單身男性族群的各種特徵和高齡族群非常接近,只是用電度數稍高,推測應該是因為老年人口較少、較沒有強烈的節省意識。 
單身粉領族群
這些里的女男比高、顯示女性住戶遠多於男性。另外,住戶的有偶比都比平均低,顯示住戶多屬未婚。
類似特性的里分布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至三段的周圍鄰里,如圓山里、晴光里、聚盛里等。
推測主要用電特性:單身粉領族群的平均用電度數是8類族群中最高的,先不論中山北路沿路上的商辦大樓多、用電量大,女性多本身也可能是造成用電量大的原因。根據台綜院的研究,女性使用居家設備及家電的頻率較高,且自己下廚比例也高,因此女性里民一多,這些里用電量自然大增。
「標準台北人」族群
這些里的整體輪廓和台北市整體平均相當類似,各項特徵都稍微高出北市平均值,較突出的只有教育程度和收入兩項。
也因為這些族群各方面特性數據與標準差最小,全台北市有4分之1、共100個里都是屬於這一類。
推測主要用電特性:從其各項人口特性和北市平均類似來看,用電形態應和一般中產家庭接近,如白天家人出門上班上課、下午陸續回家洗衣、煮飯、開冷氣等,部分家庭和長輩同住,因此用電量也稍高。
中產族群
這類族群的有偶比例、教育程度及所得都低於平均,只有扶老比稍微高一些。
中產族群多分布在南北兩側,佔全台北市2成。
推測主要用電特性:就各種人口組成特徵看來和「標準台北人」族群類似,但用電量較少、和北市平均值相當,可能是因為這些里所在的地區商業密集程度較低所致。
青年族群
這些里的最大特徵是扶老比遠低於北市平均,因此推測里民年紀偏低。其餘各項特質中,除了有偶比例略高外,其他各項都稍低於北市平均。
屬於青年族群的里比較少一些、僅58個,主要分布在內湖區及文山區。
推測主要用電特性:青年族群或許因未與長者同住,已婚比例也非特別高,因此用電量也低於平均。
【個案1】高學歷家庭族群/小文
1家8台冷氣 「北極熊要死了 還是想開」
小文家中人口多,用電量自然高,尤其冷氣更是夏天的耗電元兇。示意圖,與個案無關。(方炳超攝)

 

拿出家裡過去幾個月的電費統計表,小文(化名)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:「我們家夏天的電費好像真的滿恐怖的!」細看小文家8月、10月收到的兩份夏季電費單,2期用電度數都是4000度起跳,實際支付的電價更上看2.5萬元。

 

小文住在隸屬「高學歷家庭社區」的中正區梅花里。一如各項高學歷家庭社區高扶老比、學歷高的人口特徵,小文一家人和外婆、阿姨同住;和弟弟都分別從研究所和大學畢業。另外,用電度數也確實偏高。

 

家中人口多 冷氣幾乎24小時運轉

 

家中電器多、使用頻率高或許是導致小文家用電量大的原因。以耗電量偏大的冷氣為例,家裡5房3廳一共配備了8台冷氣,夏天家人每每一回到家就開冷氣、並把溫度設定23度,晚上睡覺時冷氣也幾乎都吹整晚,直到隔天離開房間才會關掉。此外,由於阿姨、外婆白天不用出門上班,家中日間也總會有一台以上的冷氣在運轉。

 

另一項讓電費破表的是熱水器鍋爐。小文說,家裡之前住的人口比現在更多,傳統的恆溫熱水器無法連續供應大量熱水,父親因此裝了鍋爐式熱水器。小文雖然不清楚家中熱水器的型號,但如果以容量75公升、每天加熱3小時來推算,一天很有可能就得用掉12度電,兩個月就是720度。

 

缺乏節電意識 電器使用頻繁

 

冷氣和鍋爐熱水器之外,家裡林林總總的電器累積下來,用電量也相當可觀:每天都至少運作一次的洗衣機、每房各一台平面電視、24小時開著的監視器、妹妹總是忘記關掉的桌上型電腦和環繞音響系統、外婆房裡為健康而開著的空氣清淨機…。

 

除了家庭成員多、電器使用頻繁,家人們較無節電意識,也讓不少電白白流走。小文就常「目睹」妹妹下樓吃飯時房間冷氣、電腦全沒關;經常留在家照顧外婆的阿姨,房裡冷氣也是24小時沒關過。而家裡最常叨唸著要省電的外婆,雖然會四處關掉沒人在用的燈,但也因生性節儉、冷氣用的仍是10幾年前的老舊機種,家裡兩台冰箱也總是塞滿滿。
熱水器鍋爐耗電大,很容易就讓電費大增。示意圖,與個案無關。(方炳超攝)

 

日子要過得舒服 「不開冷氣沒法睡」

 

被問到是否曾覺得家裡用電量大、應該要省電,小文坦言,自己夏天天熱就要開冷氣、冬天冷了就開葉片式電暖器,以維持房間舒適。在日子要過好的前提下,節電僅是個不切實際的話題,「反正電費也不是我在繳,說貴好像也覺得還好。」小文也說,或許對「富豪」來說,電費漲到一度20元、負擔得起的人還是照樣用電,應該並不會因為電價而改變生活習慣。

 

以價制量無效,像保護地球這樣的軟性訴求似乎也無法打動小文,「不開冷氣我真的沒辦法睡,即使知道北極熊要死掉了,我也還是想開噯」。

 

節電無誘因 限電才會思考如何省電

 

至於究竟怎麼做才會讓小文一家省電,小文認為,若今天台電因缺電而限電,對各用戶訂出用電總量限制,自己和家人在電量有限、有錢也買不到的前提下,或許就會開始思考哪些用電是必須、哪些是可以省下來的電。
【個案2】高所得族群/王先生
「不吹冷氣也OK」 酒窖、佛堂用電省不了
酒窖必須保持恆溫,空調只能24小時啟動。(受訪者提供)

 

王先生(化名)和太太同住在屬於「高所得族群」的中山區金泰里。兩人除了有一間平常自住的房子,還擁有一間約10坪大的酒窖,因此每期固定會收到兩份電費帳單。

 

由於社區住戶必須分擔社區中路燈、電梯、公共空間的冷氣電費等,因此每個人的電費帳單除了自家用電、還要繳「公共用電」費用。公共用電度數每月不會有太大變動,王先生每期固定繳納5000元上下的公用電費,其餘自家用電,相較之下則相當驚人。

 

根據台電提供的資料,王先生家所在的社區平均每兩月用電2449度,但王先生一家兩口的非夏季用電度數就有3414度,夏季電量更高達5588度,遠超過社區平均。也因此,在還未進入夏季電價的3、4月,王先生就繳了2萬元的電費。

 

恆溫空調 維持藏酒品質

 

細究用電量爆表的主因,王先生收藏的萬瓶酒恐怕「難辭其咎」。為了妥適存放來自世界各地的酒品珍藏,王先生在住處有一台與冰箱一般大的酒櫃,百瓶酒在其中冷藏,耗電量幾乎和一台冰箱差不多。除此之外,他還將一個約10坪大的房間改裝成酒窖,24小時開著恆溫16度空調,兩個月電費也要2300多元。

 

佛堂燈具 常保光明

 

不止酒,家中大大小小的燈具也是高電費的推手。王太太虔誠向佛,在家中設有佛堂、佛具,還點綴數盞明燈。因宗教之故,這些燈幾乎沒有熄過。此外,家中幾幅佛教藝術品也長年用軌道燈照射。王先生也因此推測,家中所有沒有關過的燈、耗電量加起來應該也相當可觀。
各式燈具鎮日開啟,也可能是高電費的推手。示意圖,與個案無關。(方炳超攝)

 

在酒與宗教之外,王先生與太太在生活上的用電則相對簡樸,唯一較耗電的是每天下班回家後固定打開、至隔日出門前才關的中央空調。其餘一般耗電量大的洗碗機、烤箱、環繞音響及平面電視等,平日都較少使用。

 

願意節電 卻不知從何下手

 

看著一期兩萬元的電費帳單,王先生看來有些懊惱。並非全然沒有節電概念的他,儘管心裡明白人類大量耗能對地球生態造成衝擊,但他並不清楚家裡究竟哪些電器或生活習慣如此耗電,一下子要改善也不知從何改起。

 

此外,王先生也坦言,自己的酒類收藏和太太的佛堂燈是無法節省的開銷,「我不吹冷氣也OK,但酒窖不能不開空調。」日前限電危機時,他的擔憂也是來自萬一酒窖沒電、會損及藏酒的品質。

 

面對嗜好和節電的兩難,王先生除了決定先從家中藏酒及宗教設備以外的地方下手,如檢視老舊電器耗電程度、及在不影響光線的情況下更換家中燈泡等,「否則兩個月電費這麼多,實在有點不好。」
因為電價太便宜?
若不即早改變用電習慣,等電費上漲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。(方炳超攝)

 

電價公式8月底要檢討,政府考慮設「降價下限」,也就是說,未來即使油價大跌,電價也不會無限制下調。此外,政府要發展再生能源,相關成本勢必轉嫁到電價上,換言之,接下來恐怕難以再見到低電價。

 

除了電價之外,政府現在也已計畫要推動依時間不同而有不同費率的「時間電價」 ,未來一旦全面實施,家裡用電習慣若不跟著改,還在尖峰時段大量用電,電費一定會跟著水漲船高。

 

電價便宜只是一時的,及早改變用電習慣,以後才不會當電費冤大頭。
因為家裡實在太熱?
天氣熱一定要開冷氣嗎?試試其他的降溫方法吧!(尹俞歡攝)

 

今年的極端氣候讓全台5月就熱到發燙,根據氣象局資料,過去118年期間,6月氣溫僅有9天飆破37度,但光是今年6月台北地區就有6天飆破37度高溫。

 

天氣熱,難免讓人抑制不住開冷氣的衝動,但在你把手伸向冷氣遙控器前,其實還可以做這幾件事:

 

  • 在早晚涼爽時開門窗通風,或把風扇放在適當位置讓室內外空氣對流。

     

  • 選用純棉、亞麻、竹纖維材質的傢俱,吸濕性較強、觸感也較軟,使用時比較不容易覺得悶熱。

     

  • 冰箱、電燈在使用時都會發出熱量,天熱時關掉幾項電器,可以讓房子稍微降溫。

     

  • 多喝水、沖澡,讓身體自然降溫。
因為省電不差我一個?
電力不是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資源,多想一秒鐘,你可以少用一點電。(尹俞歡攝)

 

省電真的就差你一個人!以今年的5月31日為例,當天下午1點53分的瞬間用電負載量達到3442.48萬瓩,備轉容量僅56.42萬,距離限電底線50萬瓩只差6.42萬瓩。

 

6.42萬瓩大概是什麼概念呢?如果粗略地以一台冷氣耗電瓦數1.32瓩來算,每調低一度耗電程度高6%、約等於0.0792瓩,因此當81萬台冷氣通通調低一度,當天就會跳電。這也是為什麼每到下午用電尖峰,台電內部便奔相走告、呼籲大家調高冷氣溫度或關一項電器的原因。

 

或許你會想問,價格逼迫或道德勸說對某些用電大戶來說就是無效,其他較有節電意識的人何必辛苦自己、把省下來的電供給別人浪費?

 

電力使用有部分的確是資本主義邏輯,用戶付得起多少就用多少;但當地球資源耗盡、或台灣電力供不應求時,為了讓大家都有電可用,在自己舒適的前提下把冷氣溫度調升1度,難道不是身為社會成員應盡的一點小小責任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