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

提供您展覽各類熱門好文
2018-11-11
氣喘、過敏、糖尿病可能與「腸漏症」有關!馬偕兒童醫院研究,顯示兩個可能解方


過敏、肥胖、氣喘……等,都是現代人常見的身體疾症,但你知道這些症狀有可能來自同樣的致病機轉嗎?(圖 /翻攝自youtube)

現代民眾普遍工作壓力大,常常加班,甚至難以按時吃飯補充養份,然而若長期壓力過大、飲食不正常,就有可能導致「腸漏症」,並引發過敏、肥胖、精神不濟、疲倦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不過民眾也不用過於慌張,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李宏昌醫師與其醫療團隊經過實驗發現,體內維生素D足量與改善腸道菌欉,將有助於減緩腸漏症狀況。

李宏昌副院長表示,據目前文獻的資料顯示,「高熱量飲食,民眾可能會肥胖,但肥胖卻不一定會造成三高、脂肪肝的狀況。」而文獻中也顯示,維他命D不足、腸道內菌失調情況下,高脂高熱量飲食更容易造成三高狀況。

李宏昌副院長指出,針對小鼠的醫學實驗結果顯示,高脂肪的飲食的確會造成身體肥胖,但當我們對牠補充一些益生菌時,這個肥胖的問題似乎就沒有那麼嚴重。而在小鼠肝臟部分也有同樣的效果,高脂飲食的小鼠,就會呈現脂肪肝,但如果加入益生菌的話,肝臟似乎就沒有那麼嚴重的脂肪肝狀況。


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李宏昌醫師經過實驗發現,體內維生素D足量,與改善腸道菌欉,將有助於減緩腸漏症狀況。(攝影 / 陳鈞煥)

 

何為腸漏症?氣喘、肥胖、糖尿病……都可能與它有關

正常情況下,人類胃腸內的食物將經過消化,分解成小分子,並透過腸道黏膜吸收,而剩下的殘渣,則將被大腸再吸收掉水分,最後成為糞便由人體排出。

然而,李宏昌副院長表示,食物無法被順利分解成小分子,而腸道又不斷因壓力、食物殘渣、毒素所刺激,進而導致腸道內黏膜細胞之間的緊密連結(tight junction)鬆脫,有害物質、毒素便容易進入體內,造成慢性發炎的症狀,患者容易有氣喘、肥胖、糖尿病、脂肪肝等狀況,而這就是俗稱的「腸漏症」。

 

維他命D攝取不足 病毒侵襲恐釀體內大出血

不過在實驗研究後,李宏昌副院長發現益生菌能夠讓原本鬆脫的腸壁恢復緊密,可以防止毒素、雜質進入人體內。而國外的研究也發現,維他命D對於腸壁恢復緊密也有所幫助。除此之外,李宏昌副院長經過動物實驗研究發現,當維他命D攝取不足的情況下,平常可能沒有什麼狀況,但若遭受到病毒侵襲,便會造成腸道大量出血。

李宏昌副院長表示,現在勞工常常有過勞、壓力大的情形的話,便容易好發「腸漏症」,而未來將著重在研究哪一款益生菌真正對人體有幫助,並有效減緩「腸漏症」狀況。未來在大數據精準醫療的幫助下,也將更有效去解決病人的問題。

 

POCT即時檢驗 多項指標精準治療病人

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楊崑德也補充說明,關於精準醫療,現在有個名詞叫「POCT」(Point of Care Test),就是即時檢驗。

馬偕現在正用這項技術於產兒科,幫助提早預測孕婦子癲前症和胎兒是否有早產、抵抗力差的情形,便能提早開始治療。


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楊崑德分享,運用POCT於產兒科中,能提早預測孕婦和胎兒狀態、提早開始治療(攝影 / 陳鈞煥)

楊崑德醫師表示,現在的檢驗都趨於單向,難以整合判斷,而透過POCT的幫助,便能同時多向掌握病原、免疫、代謝,讓醫生可以有更好的診斷,更精準治療患者的狀況。

李宏昌副院長也補充,未來只要病人夠多,便能累積數據、發現數據的關聯性,最後達到精準治療病人。馬偕紀念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李燕晉也表示,在糖尿病第1型、第2型判斷方面,目前也正在發展生物標記(Biomarkers)進行判讀,盼能早期發現是哪一型,未來糖尿病病人將不用吃了第2型藥沒效後,才去改注射胰島素,而能直接判讀進行精準醫療。


馬偕紀念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李燕晉分享,如何透過生物標記來強化精準醫療(攝影 / 陳鈞煥)

 

科技發展推進醫療研究  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呈現最新成果

胎幼兒期的健康狀況,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將來成人後的身體健康,在今年度的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中,馬偕紀念醫院將以「胎幼兒期防治疾病精準醫療」為主軸,展出最新腸漏症、POCT、糖尿病腎病預測防治……等發展成果,為民眾介紹從產前到出生及嬰兒成人健康發展。

在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中,除了馬偕紀念醫院外,將同時有各家醫療院所及醫療、健康、生技相關領域之廠商,分別以「精準醫療」、「預防醫學」、「智慧照護」……等不同角度切入,讓民眾可以一次認識最新的健康觀念及嶄新工具,完整照顧日常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