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道菌與全身的身體健康有關,包含憂鬱症也在其中(示意圖/たけべともこ@pakutaso)
腸道菌竟與全身的健康有關?民眾熟知的憂鬱症、巴金森氏症,到癌症、心血管疾病都與腸道菌息息相關,而其中一項為人熟知的菌種便是幽門螺旋桿菌,它是造成人類胃癌的其中一項因素。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賢醫生表示,目前台大醫療團隊已研究出有效提高除菌率的方法,並成功讓馬祖地區的胃癌發生率減少50%以上。
過去腸道被俗稱是人類的第二個大腦,吳明賢醫生解釋,這是因為腸道內的腸道菌會透過一些方式影響大腦。舉例來說,血清素就有百分之90是由腸道所產生,而血清素如果過低,就會引起憂鬱。另外,一個人大腦想吃什麼東西,也會受到腸道菌所影響。假如一個喜歡吃速食的人,則他體內也會養出很多偏好吃速食的腸道菌,而這些細菌還會排擠其他愛吃纖維、蔬果的細菌,並向大腦要求吃更多速食。
「腸道菌」失衡恐釀全身性疾病!憂鬱症、巴金森氏症、癌症都有關
吳明賢醫生表示,其實腸道菌跟全身的健康都有關,舉凡憂鬱症、巴金森氏症、心血管疾病、癌症、肥胖都與腸道菌的失衡有關,是屬於全身性的疾病。
諾貝爾獎研究顯示,單一菌種就可以造成潰瘍、胃癌,幽門螺旋桿菌就是如此,而台大醫療則研究出如何將幽門螺旋桿菌除去,並提高除菌率,減少抗藥性的影響。
吳明賢醫生表示,我們實際把我們研究出的方法,應用到馬祖全島進行檢驗,並成功使馬祖當地居民的胃癌發生率減少50%以上。談及整個治療流程,吳明賢醫生表示,一開始會先藉由糞便檢驗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,如果有的話,便會透過兩種以上的抗生素將菌種去除,目前這兩款抗生素有效且副作用小。
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賢醫生表示,目前台大醫療團隊已研究出有效提高除菌率的方法,並成功讓馬祖地區的胃癌發生率減少50%以上。(攝影 / 陳鈞煥)
馬祖案例的成功,除讓台大得到世界衛生組織(WHO)肯定,並也在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刺胳針(Lancet)發表兩篇研究成果。吳明賢醫生表示,未來則將對於胃癌發生率高的地方也採取這種模式,目前在彰化、花蓮、台東都有在做。
吃肉怕得心臟病?台大「肉檢測試」找出不適合吃肉民眾
吳明賢醫生指出,腸道菌跟心血管疾病也有關聯。有些人吃肉會得到心臟病,但有些人吃肉卻沒什麼事,而這其實跟腸道菌是否有產生對心臟血管不利的化合物有關。「那怎麼知道自己能不能吃肉?」,吳明賢醫生表示,台大醫院已研究出一種「肉檢測試」,透過這樣的檢測方式來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吃肉,如果是不適合吃肉的人,便能透過飲食的改變來達到預防的效果。
個人的體質適不適合吃肉,也和腸道菌息息相關(圖 / WerbeFabrik@pixabay)
腸道菌研究平台集5大技術人才 助產學界腸道菌研究
吳明賢醫生最後則提到台大的「TSPA台灣醫用微生物叢跨領域轉譯平台」,這個平台包括收集檢體、檢體分析、測量腸道菌產物、動物實驗。國內的學界、產業界都可以把檢體送過來請台大代為檢驗。
為能完整提供腸道菌的精密分析的服務,平台完整囊括了相當多技術人才,包括質譜分析、序列分析、動物實驗、微生物專家,生物資訊專家(大數據分析家)等五種核心能力。有了這樣的平台後,將有助於整個國內腸道菌研究的方法開發、研究有很大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