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nus-卓傳育
「我們希望做的,就是讓這個AI像一位駐廠的資安專家,」Janus(一安智能)CEO卓傳育開門見山地說。這家源自工研院的資安新創,將自己定位為「網路的門神」,用AI自動生成白名單,替缺乏專職資安團隊的企業建立自學型防護線。
在醫院所、半導體工廠與製造產線,資安威脅日益嚴重,但傳統防護方案往往仰賴專業人員長時間配置與監控。對人力有限的產業而言,這幾乎是無法負擔的成本。
「沒有這個團隊的存在,那就必須要讓這件事自動化。」卓傳育指出,「而自動化的難點,就是要做到跟人真正的決策一致。」
這也是 Janus決定以 AI自動生成白名單為核心的原因。透過觀察網路流量行為,系統能自動歸納出合適的規則,無需預先輸入行業知識。卓傳育笑說:「我們可以很放心地走進一個我完全不清楚的業務環境,但依據資安準則和即時觀察,就能生成適合的防護規則。」
Janus的另一個技術選擇是採全封閉式的本地(端)運算。卓傳育強調:「我們不需要你把資料傳回來分析,所有學習都在內部完成,知識留在你自己手上。」這點對醫療與高科技製造業特別有吸引力,因為它消除了資料外流的疑慮。
面對物聯網設備多變的行為模式—例如 IPCAM在有人監看與無人監看時的網路行為差異、UPnP裝置的動態連線—Janus的演算法能識別並生成穩定的規則,縮短學習收斂時間,同時保持不中斷運作。
從實驗室到實際場域,最大的落差來自設備相容性與網路架構複雜度。「我們在客戶端做 HA雙網卡備援架構時,發現交換器版本太精簡,根本接不起來,」卓傳育回憶。那一次,團隊花了整整一個下午,測試各種排列組合才找到原因。
另一個挑戰是與客戶溝通現實狀況。「很多客戶都覺得自己的網路很乾淨,結果我們的系統一上去,就發現有不該出現的設備或連線。」卓傳育坦言,必須花時間解釋差異,並一步步引導客戶理解與改善。
在產品合規上,Janus 曾協助一間半導體設備商在一個月內通過國際資安標準 SEMI E187 的驗收。「那位客戶接到通知時幾乎傻眼,因為再不過關就不能出貨。我們用低耦合方式,把 Janus 整合在網路出口,完全不改動原始設計就完成防護。」
在內部網路管理上,成效同樣顯著。「有的公司防火牆設定要經過使用者申請、主管審核、專責人員核准,我們把這流程簡化 90%,因為系統已經學會哪些規則是需要的,直接開放即可。」
除了醫療與製造業,半導體產業也是 Janus近年深耕的重要領域之一。卓傳育特別提到,尤其是半導體產業這樣重視資安與防護的龍頭企業,其防火牆與網路規則管理流程極為嚴格。
「以某半導體廠商為例,他們的防火牆設定必須由使用者先提出申請,經主管審核,再由專責人員核准與設定。流程嚴密,但也相對耗時,」他解釋,「我們的系統可以在學習並理解既有規則的基礎上,自動生成需要的設定,省下將近九成的人工流程,卻不影響原有的安全標準。」
還有,半導體產線的另一個挑戰是不中斷運作的需求。卓傳育回憶,曾有客戶擔心新系統導入會影響生產節奏,但實際上,Janus採取低耦合整合方式,在不中斷產線的情況下完成部署,並即時啟動防護規則。「這讓客戶非常驚訝,也讓他們看到 AI自學型防護在高敏感度產業的可行性。」
目前,Janus在台灣醫療與半導體產業已建立基礎,並透過展會契機進軍日本市場。「日本少子化,人力不足,自動化方案對他們很有吸引力。」卓傳育透露,目前已在日本醫院進行第一階段測試,若成功將透過代理商大規模推進。
創業初期,Janus也受惠於多項政府與展會資源,包括經濟部 Tree Award(第一名)、Computex Innovex、CES與 Edison Award。「這些曝光幫我們建立了很好的 connection,如果從零開始,可能要花更久時間。」
「我們的價值,不只是技術,而是讓沒有資安團隊的公司,也能有頂尖的防護能力,」卓傳育說。未來,Janus計畫持續拓展不同產業應用,把台灣的資安技術推向國際舞台。
「我不是那種一開始就喊著『一定要創業』的人,」卓傳育笑說。對這位 Janus CEO 來說,創業是一場精算後的集體決定,而非單打獨鬥的豪情壯舉。
在工研院的多年資安研究工作中,卓傳育結識了各有所長的夥伴——有人專攻技術,有人擅長營運與行銷,也有人負責招募人才。這群人構成了他口中的「六角形團隊」。
「我們一開始就互相 cover,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衝在前面,」他說。當他想放棄時,會有人鼓勵「撐住,我們做得很好」;當別人覺得累時,他也會反過來支撐。
然而,從工研院走向市場,團隊也面臨現實考驗。市場的需求、產品的調整、募資的不確定性,讓原本在院內的三位核心開發成員,最終沒有加入新創公司。
「軟體公司的最大資產就是人,」他語氣裡帶著惋惜,「但創業的節奏、文化、壓力,跟在研究單位完全不同。」雖然失去熟悉的夥伴令人遺憾,他還是決定重建團隊,招募新的人才承接開發工作。
與許多新創不同,Janus的合作模式更像合夥,而非雇傭關係。「我不是把他們當員工,而是一起打拚的夥伴。」卓傳育說。這種互信與互補,讓團隊在面對挑戰時更具韌性。
「你看到對方付出這麼多,你自己也不可能退縮,」他補充,「我們不需要一個英雄,而是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位置守好。」
如今,Janus已在國內市場站穩腳步,並積極拓展日本市場。卓傳育相信,憑藉這種團隊結構與信任基礎,Janus能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發揮影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