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上頁
心靈成長DATE / 2018-03-05
  • 心中不安自己也要負責!心理師周慕姿:情緒從來都不是別人的責任

    作者 / 蔡昀暻
  • 周慕姿著有《情緒勒索》與《關係黑洞》,前者教人逃離一段窒息的關係,後者教人維持一段珍惜的感情。(圖/風傳媒攝)
  • 明明面對的是自己最愛的家人、伴侶,與信任的朋友、同事,但為什麼我們總感到委屈、想逃?

    心理師周慕姿在自己著作的第一本書中談到了「情緒勒索」的概念!「情緒勒索」被視為一種「操控」的手段,會讓彼此關係崩壞,因為當一方一再的屈服和退讓,是出自懼怕,而不是親密、信任、愛,那麼這段關係終究走向毀滅。

    自我價值低的人容易被情緒勒索

    周慕姿心理師表示,在關係中,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一方通常是「自我價值低」的人,他們比較在乎別人的感受,比較需要他人的肯定,透過迎合、滿足別人的需求來達到自己「想當個好人」的心理,他們需要被別人讚賞、肯定才會覺得自己好棒、有價值,一旦有人對他們說「因為你怎樣怎樣,沒照我的意思做,所以哪裡不好」這種貶低式的攻擊,他們是無力招架的,因此容易中「情緒勒索」的招!

    缺乏安全感的人最常使出情緒勒索手段

    周慕姿心理師說,通常習慣情緒勒索的人也是對自己沒信心、缺乏安全感、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他害怕別人不照自己的意思去做,是因為「自己不夠好、不被在乎」,所以才會使出「情緒勒索」的手段逼得對方一定要照自己的意思去做,這樣他才能夠肯定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。

    好比,父母不相信小孩愛他,就會用很多貶低性的話去控制,像講出「如果你不回來看我,你就是不孝」、「如果你現在不聽我的話,就是不乖」因為父母知道講出這些話,小孩會照做,當小孩有照做了才表示孩子有愛他。

    再譬如說,情侶間有一方感覺不安,覺得對方不夠愛自己的時候,就會去規定對方幾點要回家、手機簡訊要給看等等,就是因為自己內心太不安了,所以無法忍受一點點「不被愛」的可能性出現。

    無論是父母或情侶間,上述這些「規定、要求」其實都是出自內心的「不安」,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就會使出這種極端的情緒勒索行為。

    一個有安全感、有自信的人,當對方一次沒照自己的意思做時,他們不會去懷疑別人「是不是不夠愛他」,而是反過來替對方著想「他應該有什麼原因吧!」

    周慕姿心理師表示,在關係中,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一方通常是「自我價值低」的人。(圖/風傳媒攝)

    「設立界線」擺脫情緒勒索

    談到如何擺脫情緒勒索?周慕姿心理師說,情緒勒索者跟被情緒勒索者,兩方各自活在不同文化裡,對被勒索者而言,「情緒勒索」讓他們痛苦,對勒索者而言「情緒勒索」是他們取得安全感的方式,想擺脫情緒勒索就由被勒索的一方先主動「設立界線」保護自己,逼著對方慢慢改變彼此的互動模式!

    好比對面父母的貶低,像是「你都不回家,這樣很不孝」,那兒女可以禮貌回應「雖然你這樣說,我不覺得,但我尊重你的想法」甚至更強烈一點回「我不這麼覺得(我不孝),但如果你要這麼想,那我也沒辦法!」設立界線、拒絕被貼標籤,當情緒勒索者感覺到這招對你沒有效的時候,他才有機會去調整自己。

    而對情緒勒索者而言,當自己有意識到自己會對別人情緒勒索時,就要練習相信自己是被愛的,以及不斷提醒對方是在乎自己的!對方被你「情緒勒索」可能是出自恐懼,但確實也包含了在乎的成分,因此開始練習試著把自己的脆弱和需求說出口,關係才有轉圜的餘地。比方父母一味的責備孩子只跟朋友出去玩,不如坦白地溝通,其實我們也很希望有機會跟你一起出去。

    如果周慕姿老師的第一本書《情緒勒索》是在教人逃脫一段窒息的關係,那第二本著作《關係黑洞》就是在告訴人們,如何避免讓珍惜的關係走向盡頭,探討「安全感」在關係修復的重要性。「不安全感」不僅是釀成「情緒勒索」背後的始作俑者,極大的不安全感,更會有如黑洞一般,將關係中的愛與信任吞噬殆盡!

    每個人內心都藏著「不安」

    最先由精神分析學家約翰‧鮑比(John Bowlby)提出,後由心理學家瑪麗·愛因斯沃斯(Mary Ainsworth)發揚光大一個相當著名的理論—「依附理論」(attachment theory)中將人分為三種:安全型、迴避型、焦慮-矛盾型。其中焦慮型依附的人比較在乎關係,所以時常表現出較多的情緒勒索行為,但其實迴避型的人情緒勒索行為可能更極端劇烈,周慕姿心理師分享,如果今天焦慮型依附的人喊著「你不愛我,那我就去死」,這時迴避型依附的人可能早已先用頭去撞牆了,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反制對方,所以無論是何種依附型人格,一旦被不安給淹沒時,誰都會像個孩子一樣做出任性的行為。

    周慕姿心理師分享,無論是何種依附型人格,一旦被不安給淹沒時,都會像個孩子一樣做出任性的行為。(圖/郭丹穎攝)

    「停!看!應!」挽救關係,提升自信心

    我們都只是平凡人而已,難免焦慮不安,而如何幫助自己讓心中的不安、焦慮停下來,避免破壞關係?周慕姿心理師用了三字訣:「停!看!應!」

    就拿「奪命連環call」這舉動來分析,因為對方沒接電話,不安的一方腦中開始產生「他不愛我、我被拋棄」的生存焦慮感、失去的恐懼感,所以又拚命狂打好幾通,一直要到對方接聽為止,心中的不安和焦慮才得以被安撫,這種互動就像吸毒上癮一樣,所以正在奪命連環call的人,這時最需要做的就是先「停」止打電話的動作。

    鼓勵自己,他不回電話是他的事情,這只是我自己「習慣性的擔心」,「不被愛的焦慮」都不是真的,要不斷練習停下來深呼吸,每當想要做衝動性行為時都先逼自己停下來,因爲焦慮不安而去做的事,之後都會讓人更後悔。試想一下,當一個人看到自己打了好幾十通電話,對方都沒接的情況,他也會開始覺得自己發瘋、像個神經病,這時候「自我感覺變差」更有害兩人關係,因為自我感覺差的人愈容易去向對方索討,可能會做出比奪命連環call更可怕的事。

    因此先逼自己停下來,一旦停(忍)過一次,效果就會像戒毒成功一樣,不只兩人關係變好,更重要的是人會變得有自信,提升自我感覺良好,當一個人自我感覺良好時,心中的安全感也會跟著上升。

    再來是「看」,找點其他事情做,轉移注意力後,回頭看看自己「剛剛發生什麼事?我有這麼害怕他不要我、離開我嗎?」試著質疑自己的過度焦慮,反向思考「這些擔心是真的嗎?」

    這樣反思後若依舊很擔心害怕,那心中的「恐懼感」就是自己該去面對的課題,不能因為自己焦慮不安就要對方照你的意思去做,情緒從來都不是別人的責任,面對心中不安,始終要自己負責。

    最後是「應」,冷靜過後找對方商量,告訴他自己有意識到,一旦沒安全感就會狂打電話的習慣性反應,但「這只是個過度期」,你也在訓練自己改掉這件事,這段期間是否可以請他協助?

    像是:我會忍耐不打電話,當你有空的時候、心情想和好的時候,只要回個貼圖給我就好,這和「10分鐘報備」比起來,對方也容易執行!

    當對方發現到你自己有所意識,而你也提出可行方案時,兩個人的關係才有可能改善,走上正向回饋!

    一段關係要走得長久,勢必要輕鬆自在的相處,一旦心中的焦慮不安演變成「情緒勒索」,那只會將關係推向結束,想修復關係就從面對自己的「不安全感」開始。

    周慕姿念完新聞系、廣電所,工作4年後轉念諮商,當過高中、大學輔導老師,才找到她喜愛的工作:行動心理師。(圖/風傳媒攝)
    (相關報導:容易被情緒勒索的5種人!想擺脫情緒勒索,從這7步驟調整起

    責任編輯/鐘敏瑜

  • 延伸閱讀